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出口壁垒不断升级,中国玩具遭遇出口难题
  

本刊记者  陈泽锋

 

20141月至7月,欧盟RAPEX系统发布对中国产品通报(不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773例,其中玩具被通报数量最多,共320例,约占对中国通报总数的41.4%,同比增长73.9%,牢牢占据通报榜的首位。

据统计,西班牙、捷克、立陶宛、法国以及匈牙利是欧盟对中国玩具通报的主要成员国,其中以西班牙最多,共73例,占通报总数的22.8%,玩具在西班牙节日消费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出于贸易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保护等因素,西班牙是欧盟最为严格执行新《玩具安全指令》、REACH法规等法规标准的成员国之一;其次是捷克,63例,占19.7%;立陶宛为23例,占7.2%,位居第三;法国和匈牙利分居第四、五位,分别为22例和17例,各占6.9%5.3%


化学危害标准不断提升,中国玩具面临严峻考验

从通报原因来看,化学危险是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玩具通报的最主要原因,共154例,占48.1%;窒息危险(包括呛噎、憋闷和缠绕)位居第二,共115例,占35.9%;伤害危险(包括割伤、烧伤)位居第三,59例,占18.4%。法规标准方面,因化学危险而被通报的情形主要涉及欧盟REACH法规;因导致窒息、受伤等原因被通报的多涉及欧盟《玩具安全指令》及其协调标准EN71-1

一直以来,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极为重视,其颁布的法案及标准对玩具要求陆续加严,如20137月《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进入新的实施阶段,对化学安全要求大幅加强,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玩具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进一步抬高了欧盟玩具市场的门槛,同时越来越多的玩具通报,一方面加深了消费者对中国玩具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更促使中国玩具成为欧盟当局的监管重点,形成恶性循环。

无独有偶,718,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慢性危害顾问小组(CHAP)发布了“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替代物的危害分析报告”。此报告对于儿童用品中涉及的各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CPSIA没有列明的)均进行了分析,根据CPSIA法案第108条的规定,由于对儿童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危害,DEHPDBPBBP三类邻苯增塑剂在2008年就已被实施永久禁令,而DINPDIDPDnOP则处于暂时禁用。而据CHAP此次发布的报告,DIDPDnOP被建议继续实施过渡禁令,DINP则被建议永久禁用,一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最终采纳专家组的意见后,任何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的DINP含量均不得超过0.1%

报告还建议,对另外四类企业相对陌生的邻苯增塑剂DIBPDPenPDHexPDCHP实施永久禁令,这将进一步缩小企业的增塑剂选择空间。此外,报告对部分在玩具中广泛使用的非邻苯类增塑剂如DOTPDEHTPEastman168DINX/DINCHDEHATXIB/TPIBATBC等也进行了风险评估。但目前暂未建议CPSC采取行动,由于此类增塑剂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的替代物已经被广泛使用,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值得注意的是,玩具等儿童用品是我国的重要出口商品,年出口额超过120亿美元,美国市场就占到出口量的三成以上。而对于我国出口企业而言,由于CHAP报告涉及的增塑剂众多,除了DEHPDBP等几类常见增塑剂外,企业对其他增塑剂大多都比较陌生。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最新修订并拟于20161月实施的强制性玩具安全标准GB6675-2014主要参照欧盟标准制定,其中已对DEHP等六类常见增塑剂提出限量指标,而对CHAP报告中提议新增实施永久禁令的DIBPDPenP等增塑剂,新标准和欧盟标准都未出台强制性措施,一旦CPSC采纳并实施CHAP报告的相关建议,可能对我国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玩具被通报的危险类型较去年有明显的变化,2013年上半年被通报的危害主要集中于窒息危险,而今年其将近一半的危害类型都是化学危险,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标依然占了最大比重,据此可以看出欧盟当局对玩具的监管重点已经从物理危害逐渐向化学危害转移。


 

 影响深远企业需关注新规应对关键重在完善质量管控体系

针对今年上半年以来欧盟对中国玩具通报数量增多,且通报的危险类型开始向化学危险转移,据此可以看到欧盟对玩具监管重点的转移。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监管的变化,因为美国市场占据了中国市场的30%以上,对中国玩具产业来说至关重要。

而根据CPSIA的规定,CPSC将在该报告发布后180日内完成报告评估并出台相关规定。美国玩具工业协会TIA等组织也已开始对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评议。TIA表示,由于报告提议禁用的增塑剂在玩具等儿童用品中使用并不广泛,或者目前已经被其他法令所管控,因此对行业的影响效果将在可控范围内,但TIA仍将把报告内容提供给会员进行全面的评议。

不断严格的安全要求势必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检验检疫专家提醒出口企业:

  一是高度重视技术法规的研究解读。玩具等儿童用品敏感度高,各国的法规频频更新,企业应及时关注有关动态,将技术贸易壁垒应对工作纳入企业质量管控体系,以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严格落实产品出口前的符合性测试。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最后保障,出口儿童用品应严格按照美国CPSIA法规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增塑剂、重金属等高风险项目的符合性测试,并可将报告作为货物随附文件提供给客户,减少产品被国外官方抽查的概率。

三是完善质量管理提高软实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破解日趋严苛的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企业应以安全、环保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完善的原辅料管理和设计生产管理体系,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层次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结语

随着欧盟乃至美国市场的准入门槛不断提升,特别是监管重点从物理危害向化学危害转移,对于中国玩具生产企业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严格,所以对于玩具出口企业来说,除了应加强对欧盟和美国的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了解和及时关注相关通报信息外,更应该注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特别是利用新法规生效的窗口期,提升产品的质量,规范和完善产品生产质量体系,确保玩具产品出口的畅通无阻。